新闻动态
曾经红极一时的“油改气” 如今为何成了“明日黄花”?
2019-08-06

经常坐出租车的小伙伴都知道,有时候打车需要放行李,打开出租车的后备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圆柱形气瓶。

在不同车型上,气瓶的颜色大小也各不相同,虽然这玩意对车内乘客的乘坐没有任何影响,但后备箱想要放大件物品时就很可能因为它的存在而装不进去。其实这个东西官方名称“储气罐”,一般里面都装着液化天然气,因此有很大的压力,和咱们小时候常见的液化气钢瓶属于“亲兄弟”。

那时候不单单是出租车,很多私家车也加入到了“气瓶家族”的阵营,通过一些简单的改装,例如加装气瓶、布设气管以及重置ECU等,车辆就能实现不加油只加气的目的。然而最近两年,这些车在路上碰到的概率越来越低,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落魄的技术,被市场无情地抛弃,到底发生了什么?

经济效益不明显

许多人之所以将自己的爱车进行“油改气”实际上还是出于降低出行成本的目的,在这个圈子刚刚盛行的时候有“油改气”出行成本省一半的说法,然而事实上很多车主真正改完之后才发现根本无法实现。首先,“油改气”的车需要一笔不菲的改装费用,大约在4000-5000元,如果私家车想要选择容量更大的气瓶,这笔支出会更高。其次,以捷达或桑塔纳这样的紧凑级轿车来计算,改用天然气后每公里成本在4-5毛钱,相比汽油每公里能省2毛钱左右。但是这仅仅是和当时发动机技术比较落后的车型而言。

如今紧凑级轿车的发动机技术进步飞快,油耗表现直线降低,很多车在三缸、涡轮、自动启停等技术的帮助下,已经实现每公里4-5毛的用车成本。而如果选择日系混动,市区综合3-4升/百公里的油耗非常常见,折合每公里才2-3毛钱比天然气更省,那“油改气”的意义又何在呢?